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意见》提出一系列目标: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等。
《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自提出“双碳”目标并为此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我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推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在能源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绿色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
马军表示,随着“十四五”临近期末、即将迈入“十五五”的时间节点,距离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也越发临近,我们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作出更明确和有力的规划,制定出中央的明确战略,引导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全社会共同推进绿色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意见》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推进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异化政策。
与此同时,要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系统谋划海洋开发利用,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
对此,马军认为,《意见》从更为宏观和顶层的角度着手推进相关工作,此前我国已经在这一领域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并取得显著进展,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内的“三线一单”机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31个省区市初步制定并实施。
“此外,我国的国土空间已被划分为4万余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每个管控单元都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设定了不同的管控重点。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军说。
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
在“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意见》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一直是能源领域讨论的重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多个维度上同步推进,以有效应对挑战,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韩放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机制亟待完善,促进全国资源配置的跨省跨区交易机制亟待健全,市场功能和交易品种亟待进一步优化。此外,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入市的政策机制仍需完善,电力零售市场也亟待进一步规范。
韩放认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关键方向和领域重点推进。
“构建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立更多维度的电价形成机制,系统设计适应新能源参与的电力市场机制,建立有利于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市场机制,构建竞争有序、便捷高效的电力零售市场,推动电力市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电力交易人才培养体系。”韩放强调。
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